從壓艙水的概念談音藥調校經絡能量
為了維持船艦重心的穩定度不至於輕易翻覆,現代船艦取海水、河水或湖水等到船艙內,以增加船艦的重量並且平衡其重心位置。我們從這個概念出發,來談音藥調校人體這個船艦的經絡能量平衡。
經絡能量平衡的常態是什麼?王唯工教授的高足,當代漢醫院院長郭育誠中西醫師,在其著作《血壓的秘密》一書中有清楚的說明。以下斜體字文章內容摘選自城邦集團布克文化出版《血壓的祕密:經脈醫學科學化天才醫師、經脈血壓計世界專利發明人郭育誠,透過血壓量測,取得十二經脈資訊,達成遠距醫療診斷與日常保健》。
千年前古代漢醫沒有各式各樣的醫療工具或儀器時,藉由把脈取得身體的資訊,也就是說醫者可透過手觸橈動脈搏動處,感應脈的血壓波形,得知心肝脾肺腎的氣血虛實。
現在一般血壓計量測的血壓波,是利用示波法讀取血壓波的高低點,顯示收縮壓、舒張壓與心率。可是每秒有五百點,每一個波約有六百點,只取這六百點中的高低兩點,其餘的五百九十八點資訊全都棄而不用,然而其中所蘊藏的訊息,透過傅立葉分析,才明白漢醫已經歸納這為五臟六腑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,分別代表不同頻率的血壓波,以及由同樣頻率組成的組織與器官。
對漢醫來說,人體如同交響樂團,各個器官系統及組織,各自不同的頻率共振,彼此皆為倍數關係,共振出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命樂章,擷取草木礦物頻率治病。漢醫系統不是解剖位置的三度空間,漢醫的生理基礎是透過十二經脈,它的坐標系統是十二度空間的。因此,十二度空間可以捕捉到的人體訊息是更為豐富,而以三度空間看十二度空間,當然會迷路。
隨著老化過程,人體備載容量其實越來越少。漢醫的專業便是平衡與調整,調整備載容量的狀態,符合當下身體的需要,不會過與不及。隨時透過脈診獲得的動態訊息,便能幫助我們回應治療。過去二十五年來對漢醫經脈醫學的科學化研究,終於明白與看見漢醫背後的「波的世界」,完全不同於西方醫學的「物質世界」。
要深入波的世界,精通傅立葉分析是條最究竟的路,但對於非電機工程領域的讀者來說,這條路的數學修煉太痛苦了。為了讓讀者不必經過這個痛苦的過程,不必靠精確的言傳也能意會十二經脈的空間,我們用輪船十二艙位空間去對應十二經絡空間,來表示十二經絡氣血能量的平衡調配。
生命的運行就如同航行在大洋上的輪船,要保持平衡穩定不翻覆,就要隨時依據船上貨品與人員在十二區位的載重變化,動態保持對應十二艙位空間裡的艙水配重變化,使整體的重心穩定在一個中正平和的範圍內。十二艙位空間的艙水配重,代表十二經絡的氣血能量。艙水的配重變化靠抽排水控制系統去調度,氣血的能量分配靠分頻多工諧波樂章去指揮。分頻多工諧波樂章能指揮人體氣血的能量分配,所以漢醫是用草藥的頻率治病,是一種訊息場能量醫學,不是化學試管生化分子反應醫學。既然草藥的頻率訊息能量可以用來治病,那何不直接用音頻當藥?音頻當藥,音藥,用音藥調動人心情志,調配人體氣血能量就有機會完善養生。
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。把一根音插豎立在桌面上,不要用手去觸碰它,把另一根同頻的音插拿在手上,敲它一下,使它發出清析的響聲,那麼豎立在桌面上的那根同頻音插也會隨著音波的流淌,共振出相同音高的聲音。這就是同頻共振,也是漢醫用藥的心法,更是黃帝內經靈樞所說的,五臟應五音,六腑應六律,六律建陰陽諸經而合十二經脈的微言大義。
感恩王唯工教授的貢獻,他讓我們明白陰陽諸經的血脈振動頻率是一篇和諧的樂章,是一種分頻多工諧波控制系統。每一個經絡各有對應的振動頻率,所有振動頻率之間剛好是諧波關係,和心臟的搏動頻率是和諧的整數倍關係。由於王唯工教授的啟發,我們才能發明太平律,將音階與人體經絡的振動頻率明確地關聯應合起來,如此才能具體操作黃帝內經的五音六律,達成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。
為了能給台灣再造一座護國神山,音藥產業,我們也將太平律申請為專利,期待太平律能為大同世界的來臨有所貢獻。